<dl id="nrhd7"><i id="nrhd7"></i></dl>
<video id="nrhd7"></video><dl id="nrhd7"><delect id="nrhd7"><font id="nrhd7"></font></delect></dl><dl id="nrhd7"><dl id="nrhd7"><delect id="nrhd7"></delect></dl></dl><video id="nrhd7"></video><video id="nrhd7"><dl id="nrhd7"></dl></video>
<video id="nrhd7"></video>
<video id="nrhd7"></video> <video id="nrhd7"><i id="nrhd7"></i></video><dl id="nrhd7"></dl><video id="nrhd7"></video>
<video id="nrhd7"><i id="nrhd7"><delect id="nrhd7"></delect></i></video>
<video id="nrhd7"></video>
<dl id="nrhd7"></dl><video id="nrhd7"></video>
<dl id="nrhd7"><delect id="nrhd7"><font id="nrhd7"></font></delect></dl>
<dl id="nrhd7"><delect id="nrhd7"><delect id="nrhd7"></delect></delect></dl><video id="nrhd7"></video>
<noframes id="nrhd7"><dl id="nrhd7"><i id="nrhd7"></i></dl>
歡迎來到陶瓷信息網網站!
網站首頁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網 > 陶瓷知識 > 陶瓷藝術 > 導航 >

評論:張藝謀給陶瓷行業上課

評論:張藝謀給陶瓷行業上課

陶瓷藝術 陶瓷瓷磚 瓷磚陶瓷

2021-04-25

陶瓷藝術。

在陶瓷行業大談特談關于陶瓷文化圖行天下的今天,張藝謀無疑又給我們陶瓷行業上了一大課。多少人天天都在講中國上下五千年,中國窯火五百年,五千年與五百年的延續絕對不是彈指一揮間,它的記憶,它的積淀,它的每一個流向,陶業人隨便駐足總能感應出身邊有著厚重的東西讓我們難以釋懷。其實,陶瓷僅僅是這時空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小細節,也正是因為它的普通,中國才沒有任何顧慮便輕松地將它同絲綢一起帶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也因此讓世界記住了陶瓷,也因此讓世界記住了中國。

在這次被40億人關注的奧運會開幕式上,陶瓷遠渡的淵源何曾不是讓人記住的中國元素?在那無盡的沙漠,在那浩瀚的海洋。我們至今還會聽到那些精美的陶瓷在行進的顛簸中發出的那天籟般悅耳的碰撞聲??墒怯卸嗌偬沾扇四呐戮褪怯H臨其境,他們能有一絲震撼嗎?又有多少陶瓷人在場內場外能夠感動得熱淚盈眶?做為陶瓷人,你聽到了這種聲音嗎?或者說在此時此刻,你聽到了壓機焦點房地產網的聲音嗎?你聽到了那熊熊烈火在窯爐里燃燒的聲音嗎?你聽到了質檢員在檢驗每一片產品的敲擊聲嗎?你聽到了那些不合格產品在碎裂時發出的聲音嗎?

你或許沒有,你可能真的被張藝謀制造出來的那種氣勢,那種場面,那種色彩給驚呆了。細細回想一下,張藝謀這點把戲也算不了什么,盡管有《英雄》的翻版之嫌,盡管有《滿城盡帶黃金甲》那不褪色的模樣,盡管還有很多很多都說得上與之有些關聯。但他就是有本事讓那些外國人驚嘆,讓那些真正看懂了的中國人興奮,讓那些看不懂的中國人吶喊,讓那些自以為什么都看明白了,實則根本就沒有沾上皮毛的人捶胸頓足,讓那些模棱兩可的人實在難受,但又不能表露。因為他總會覺得有人能夠窺探出他的心思,要么就是真懂,要么根本就是不懂裝懂。盡管有些似是而非,一半明白,一半沒法說清楚。這沒什么,在那一刻誰都不敢說他就真17173的看明白了。其實許多的所謂策劃,所謂文化,所謂創意,所謂的震撼,統統都是在于通過后期的解說與爭論,然后就有了更多更新的觀點便更加豐富了它的中國式的國際意義。諸如那個擊缶倒計時的光影控制,諸如那個孔子三千弟子的朗誦神態,諸如那煙火腳步的形象逼真度,諸如那個立體的升空地球之不同層面的動感,諸如那個百米畫卷所承載的無窮藝術,諸如那個“和”字的主題胸懷,諸如那個齊刷刷的古典美人與出海劃槳的男人們……

要在這么短一個時間,要在這么大一個空間,要在這么長一段歷史,要在這么多數也數不盡的中華瑰寶名冊里,去選出精當的讓那些來自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不同人種都能夠留下最為烙印式的中國記憶的確不容易。事實上我們也不可能把我們認定的好東西都一一展現給他們。要達到讓更多網絡超女的人認可,在張藝謀看來,讓他們傻眼就行了,讓他們毛發倒豎就行了,讓他們合不攏嘴就行了,讓他們弄不明白又想弄明白就行了。至于有多少人喝彩,至于算不算忽悠,那就真正要考量一個人是不是就認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很有文化的人了。因為天下總是擁有太多太多的事后諸葛亮。

其實,我們的陶瓷行業何嘗不是這樣呢?成天苦思冥想,搜腸刮肚地弄一些土不土洋不洋的東西來,你說怎么不叫人惡心?看看這次開幕式,中國元素又是何等的簡單,中國文化又是何等的具有張力,具有感染力,具有穿透力和具有懾服力。中國陶瓷恰恰缺乏的就是這種最為核心又是最簡單的東西,這恰恰就是最為致命的又總是被企業及企業家忽略的東西。陶瓷大腕小腕們,別在那兒自欺欺人了!真誠真心地玩一點叫真文化搜狗的東西來讓世界瞧瞧,那是多么“愉人愉己”的事情??!不要再去堅持“娛人娛己”了,更不能再繼續堅持“愚人愚己”了。大膽地來一點哪怕是夸張的中國元素也好,這一定會讓我們覺得有一種“吃不上豬肉,至少也可以聽聽豬叫”的痛快,那何嘗不是一種安慰呢?

taoci52.com編輯推薦

評論:臨死也瘋狂 陶瓷行業切勿“自殘”


據景德鎮一陶瓷代理商透露,以前當地的家裝公司、設計師們拿的回扣是10%-15%,但是現在家裝公司和設計師竟然要30%的回扣!非但如此,就連當地的泥水工也“綁架”陶瓷商家,獅子大開口,吃拿卡要。商家稍有不從,泥水工就會跟業主說產品的壞話,導致產品無法銷售出去。某個小有名氣的陶瓷品牌就因此無法在該地繼續經營下去,退出了市場。

另一件事同樣發生在江西。雖然今年市場不景氣,可是一批陶瓷企業在制訂營銷計劃的時候,無視市場狀況,銷售目標只增不減。為了完成銷售的指標,企業的銷售人員、區域經理就拼命地向經銷商壓貨。而市場蕭條,經銷商的庫存無法消化,最終貨物只是完成了從廠家倉庫到經銷商倉庫的物理轉移,并沒有能夠真正被市場所消化。這樣一來,也造成了企業和經銷商關系的高度緊張。江西某地一陶瓷市場中就有近10家商戶更換了所代理的陶瓷品牌,原因就是他們無法完成廠家定的銷售任務。

據了解,這樣的事例并不僅僅發生在江西,也不僅僅局限于設計師和經銷商、經銷商和企業之間,作為原材料供應商的釉料企業、機械配套企業,為了生存,搶單現象也日趨嚴重,有些陶瓷企業為了個人利益,更是從中挑撥,誘使供應商比價。為此,有些配套企業明知目前貨款難收,還是毅然投入到激烈的賒款訂單爭奪戰中。

另外,還有一批企業因品牌經營不善,資金實力不強,產品又缺乏競爭優勢,已經被推上了“淘汰”的邊緣,在市場重壓之下,這批企業更是變本加厲,不惜以本傷人,極力壓低產品價格,通過大拋售方式做最后的“瘋狂表演”。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銷疲軟的背景之下,越來越多潮州、佛山等地的陶瓷外銷企業,都開始把銷售重點轉向國內市場,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國內市場,這讓原本就擁擠不堪的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一時間刀光劍影,風聲鶴唳。然而,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從去年開始就一直不景氣,直到最近幾個月才稍微有些起色。建陶和衛浴行業的回暖會比房地產市場還稍遲一些,畢竟買房在前,裝修在后。

面對疲軟的市場環境,可以說承受壓力的已經不是一兩家企業,也不是一兩個商家,是整個陶瓷產業都面臨市場困局。供應商、制造企業、經銷商,甚至包括設計師,本就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企業和經銷商更是位于核心位置的利益共同體,經銷商是企業在地方上的代言人,而企業則是經銷商的有力靠山。兩者的關系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經濟繁榮的時候,企業和經銷商協同打天下,開拓市場;而在經濟不景的時候,企業和經銷商更要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這是最為淺顯的道理,但許多企業在面對市場危機時,往往不擇手段,甚至飲鴆止渴,為了保一時之命而罔顧他人利益,最終造成利益共同體的猜忌和遺棄。

很不幸,以上事例正印證著惡性競爭趨勢的加劇。

市場疲軟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小人“落井下石”、朋友變敵人、老鄉背后開槍。本是正常的市場競爭,卻因為“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讓整個行業沒了競爭底線。沒有底線也就意味著不擇手段,這將不僅傷害某一家商家、企業的利益,其破壞的是整個行業的游戲規則,損害的是整個行業利益。

中國陶瓷行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和規范,已經開始步入品牌競爭時代,品牌承載的是形象、信譽、承諾、保障和信心,更承載著企業的社會尊嚴。既然危機不可改變,那么就讓我們對利益攸關方多一份體諒,多一份理解。

暫時的撤退并不可恥,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就如一個男人,就算死也要死得有尊嚴。

“08之難”是給建筑陶瓷行業的福


2008年的中國建筑陶瓷業,雖有少數企業銷售依然保持著較大增幅,但行業整體不景氣是不爭的事實。自下半年起,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停窯、御寒、冬天、倒閉作為建筑陶瓷業的關鍵詞匯不斷出現在媒體及坊間語境中,整個行業可謂步履艱難。這場突如其來的風雨,打亂了許多企業的發展規劃,既定的銷售目標和利潤目標被擱淺,相應的其它計劃目標也只能化為泡影,而對于異地擴張的企業來說資金風險陡增。因此,在許多人眼里,08年的中國建筑陶瓷業遭遇難題,甚至有人會在心中發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

假定08年市場向建筑陶瓷行業發難,那么我依然想用句很雅很哲學的話——“塞翁失馬,安知非?!闭f事。因為08年的市場難題向業內企業敲響了警鐘,讓大家變得冷靜和理智了,避免了更加盲目的擴張形成的更大的發展風險,因為這難也可以說是上天賜給行業的福。

在經濟過熱的形勢下,不僅股市等金融市場及房地產會形成泡沫,大部分實體經濟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泡沫。按06、07年的總體經濟形勢及建筑陶瓷業自身市場的火爆情形,建筑陶瓷市場已經開始產生巨大泡沫。本來市場僅有半瓶水,由于多了三成泡沫,即形成了市場有八成水的假像。再加上形勢大好,人們很容易被表面的繁華迷惑心智,又導致對市場預測時心里產生泡沫,錯誤地判斷成市場上有一瓶水。于是,兩年的旺市,致使在建筑陶瓷市場已近飽和的情況下,仍出現了07的擴張高潮。很多企業擴張的步子之大可謂驚人,恨不能一下子將產能和銷售提高幾倍,其蘊含的風險之大可想而知。過熱的市場無疑是點燃風險的導火索,更是一只把人們引誘爬上高山且斷其后路,再逼著人們跳下去,直到把人們摔得粉身粹骨的魔鬼。細細分析,今年戴南最大的不銹鋼企業、紹興最大的印染企業、湛江糖王的失敗之處,無不是中了火熱市場的圈套,非理性擴張釀成的悲劇。

08年的建筑陶瓷之難,恰好是在07年業界的擴張之勢剛剛開始不久,及時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讓已經頭腦發熱的人們一下子頭腦清醒了,看清了原來市場不是一瓶水,而是只有八成,而且還有三分泡沫。這時,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雖然有驚,但卻無險,因為企業還沒有走到不可控制的局面。算是剛上了賊船,好在船還沒離岸或剛離岸便醒了,還有挽回的余地;如果08年繼續紅火,也許情況就不會這么幸運,當船駛進茫茫大海之時,想下來就難了。因為很明顯,08持續紅火的市場,會更進一步迷惑人們,使人們更大步子的擴張產能,更高負債率的運營。一旦泡沫褪去,后果自是可想而知。

因為建筑陶瓷業的人太有雄心大志了,而整個建筑陶瓷行業則“太激情燃燒的歲月”了。雄心大志是好事,但是冒進的雄心大志也不足??;父輩們那種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我們看到了涌動的激情、赤誠的理想、動人心魄的執著……那些寶貴的財富,讓我們感懷和肅然起敬,但是我們更想反思追問,那種不理智和盲目的沖動,能否達成了理想,進而考量其給社會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災難……對于建筑陶瓷行業來說,08年的市場形勢就是一杯涼茶,是上天賜給虛火上身的建筑陶瓷業以祛火的,苦是苦了些,卻是有益無害。讓我們集體感恩吧!

評論:中國陶瓷行業到底輸在哪里?


陶瓷行業經過改革開放后三十年來的發展,確實譜寫了中國陶瓷發展史的輝煌一章。同時,陶業正因產業轉移,能源、資源的日益緊缺,陶瓷資源性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等等原因陷入一片愁云慘淡之中。

究其原因,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來解釋:

首先,生產成本的不斷上升。

作為制陶業這種高耗能的生產行業,原材料和制作流程中的生產成本要占到總成本的三成以上。今年開始,包括色釉料、化工原料,還是機電配件、運輸費用、包裝材料……而這其中幾乎所有的原輔材料都在漲價。這種原材料上漲的現象,也給商家帶來了不小的心里沖擊,好似一雙無形的大手扼住了經營者的咽喉。

不僅生產原料價格上漲,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成本也在不斷提升,這也揭示了未來幾年內,新能遠發展和原始能源的有效利用將成為中國未來發展成敗與否的關鍵。國家發改革委6月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國際原油價格創下了每桶139美元的新高,單日上漲幅度高達10美元。7月份,油價繼續拔高,電價也跟著提價,自7月1日起,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原油、煤炭、礦產類原料和化工類原料的大幅度上漲,使陶瓷企業利潤不斷攤薄,部分企業開始徘徊在虧損的邊緣。

其次,產品缺乏創新精神。

在陶瓷行業一直盛行這樣一種生產模式:一個新產品剛剛投入市場,同類型的產品便紛紛涌現,不但產品的特質相同,價格也相近。那么,對于投資研發和制作新產品的廠家來講,就要蒙受巨大的損失,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紛紛付諸東流,市場回報率甚微。常此以往,整個市場形成了一種消極懶惰的氛圍,很少由廠家敢于冒著風險去嘗試新產品的研發,所有人都在觀望,試問,如果一個市場上沒有新產品的出現,那么何談創新?何談發展?與此同時,在西方國家,陶瓷品牌與品牌之間,花色、紋理都不同,相同的產品很少,原因就在于歐洲企業不僅有創新意識,還有極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如此巨大的差距,究其根源,并不在于生產技術,也不在于綜合國力,而僅僅在于我們是否有勇氣去創新,用于去走一條自我發展之路。

沒有兩只雞蛋是完全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只雞蛋,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結果也有所不同。同樣,沒有兩個企業能生產出同一種產品,即使是同一個企業的產品,也應該擁有不同的特色,去適應和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只有這樣,我們的產品才能有競爭力,才能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中享有一席之地。

最后,中國市場呼喚“誠信”

不僅在陶瓷行業,在各種行業市場中,到處充斥著買賣雙方的爭鋒相對?!盁o奸不商”“買的不如賣的精”……已成為中國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思想模式,歸根結底,都是由于買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性所造成的。所謂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交易的各方所擁有的信息不對等,買賣雙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質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較多的相關信息,處于信息優勢地位,而另一方則處于信息劣勢地位。就陶瓷行業而言,各交易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尤為嚴重。而“誠信”經營一直是所有企業都用來自我標榜的口號,真正做到這兩個字的商家卻屈指可數。中國社會呼吁“誠信”,中國的市場經濟同樣渴望“誠信”。中國的擁有廣闊的市場,但是卻創造不出傲人的銷售奇跡,是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少嗎?也不盡然。

近年來,團購作為一種新型的營銷模式正已火熱之姿席卷全國各地。團購表現出的種種優勢成功地點燃了廣大消費者的熱情、吸引了廣大消費者的火熱參與。它多以互聯網的形式籌劃、組織、執行。并且已經稱為一種大眾追捧的新型購買方式。這種新的消費理念,可以從根本上說明,并不是中國沒有消費市場,而是中國的消費者不能相信自己單獨購買的產品的的確確物有所值。說到底,如何建立一個讓買賣雙方都能夠相互平等,相互制約的市場規范體系,弘揚“誠信”為本的銷售理念,已經是中國產品市場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商家們也應該適時地放下手中的驗鈔機,坐下來好好斟酌一番,希望消費者以哪一種方式記住自己的產品。

做投機的奸商,還是知名品牌的老總,介于一線之間。

評論:陶瓷行業的冬天真的來了嗎?


“陶瓷行業的冬天真的來了嗎?”,近來成為行業普遍關心的話題。7月30日的“聚焦08.突破迷局”陶瓷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以及8月1日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主辦、《陶瓷資訊》承辦的“2008中國仿古磚高峰論壇”,都廣泛討論了這個問題。與會嘉賓大多認為陶瓷行業的冬天已經來臨,也有部分嘉賓認為目前陶瓷行業的銷售狀況雖有所下滑,并非全部,并不是非常嚴重,目前不是陶瓷行業的冬天。此前作者在《陶城報》言論版的兩篇文章《也談“騰籠換鳥”(7月4日)》、《當前建陶行業所面臨的危機(7月11日)》及劉小明的文章《惡劣環境下安全“過冬”比“騰籠換鳥”更重要(7月11日)》都從不同層面討論了這個問題,這些文章也受到了眾多的關注,究竟陶瓷行業的冬天有沒有來臨呢?

其實我認為,這個問題與我國整體經濟下一階段的發展一樣,有些捉摸不定,后奧運經濟將如何走向,實在有太多不定因素了。目前建陶企業在資金與銷售諸方面都面臨了嚴重的壓力:宏觀經濟的調控、房地產行業的下滑、以及奧運會本身與汶川大地震都已經對我國的建陶行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不少建陶企業大面積的停窯,最近幾個月瓷磚銷售嚴重下降,06、07年向外擴張的陶企大多放慢了基建、投產的速度,已經使業內人士感到了冬天的涼意,在這個層面講目前是陶瓷行業的冬天也未嘗不可。但是我們也注意到,不少陶企并沒有受到很大的壓力,如:樓蘭陶瓷、歐文萊陶瓷的整體銷售絲毫沒有受到沖擊,佛山陶瓷行業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整體增長30%;又如大型陶企宏宇陶瓷、順成陶瓷等都沒有出現停窯現象;還有七月份我們在內蒙古等地參觀的一些建陶企業,產銷仍然平衡,有些還是保持著零庫存,這些都表明建陶行業內部各自的狀況在現階段是極不平衡的,這也許正是我們建陶行業本身的特點,在大好的經濟環境下(如:06、07年),建陶行業全線飄紅,也會有個別陶企經營虧損,在困難時期,仍有不少陶企生存得很滋潤。以我個人的看法,目前整個行業已經面臨著較大的困境,目前生存得較好的企業普遍有如下特征,一類是出口占主導的陶企,受國內整體經濟的影響較小,一類是其產品本身性價比極具競爭力,一類是小型企業,在區域市場內獨霸一方,還有就是中等規模的品牌企業。以目前大部分陶企的現實狀況,可以說陶瓷行業的冬天已經來臨,關鍵是這個冬天是不是一個嚴冬,還要持續多久?

首先是整體宏觀經濟的走向,目前股市已經跌破2400點,樓市會不會大面積持續下跌?奧運會及汶川大地震對華北地區、成渝地區建筑工程的影響,在奧運會結束后是否出現大面積井噴?有關協會表示在努力向國家申請建陶產品出口退稅額的回調,是否可以實現?最近一段時間美元的升值,是否會持續下去?會不會帶來油價及眾多原材料價格的進一步的回落?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奇怪現象能否結束?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支持能否真正落實到實處?幫助企業渡過一個不太冷的冬天、不太長久的冬天,企業自身也應在冬天里作好自身的調整,改進自身的經營策略,尋找合適的經營規模,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全世界都看好中國的經濟發展,安全過冬,做好迎接春天的準備。

評論:我國陶瓷行業的“集結號”在哪里?


最近,全國各地熱播馮小剛的賀歲片《集結號》,聽說該片影院取得良好票房,好評如潮,后來竟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節目中報道,這作為一部商業片來講,能在國家級媒體,黃金欄目,長時間,大篇幅報道,實屬難見,由此看見該片魅力。

影片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戰役中,上級命令一個連隊的戰士堅守4小時以集結號為令撤退戰役,結果等了12個小時集結號也沒有吹響過。當連長谷子地所帶領的47個戰士傷亡慘重時,排長焦大鵬在犧牲前告訴谷子地:我聽到集結號了。焦大鵬是全連最勇敢的戰士,由他說出的這句話讓谷子地震驚。但是谷子地本人卻沒有聽到號聲,于是他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的確,這部影片無論從故事情節,場面安排,演員表現,還是寓意的傳達都很到位,很感人。后來在網上傳出“看了集結號,組織靠不住”之說。

近期,各大陶企紛紛吹起了“集結號”,在外忙碌了一年營銷大軍聽見號聲紛紛返回總部,接受新的任務。作為經銷商而言,一線“作戰”感覺如何?對“組織”有什么建議意見?還靠得住嗎?有人在問:“隨著近年陶業的大擴張,產能不免過剩,終端是不是開始聽見“集結號”了?

從中國發展的大背景來看,我想,從義和團起義,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進軍,慈禧逃亡,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年災害,十年動亂,我們的民族多災多難,現在我們的發展環境是前所未有的,是得來不易的,是壓抑許久的。相對近百年的動蕩不安,中國社會的發展才剛剛開始,有俗語說:“彈簧壓得越緊,爆發力度也越大”,我相信,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我們能聽見的是“沖鋒號”,我堅持,一場有關“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戰役才剛剛開始。

目前我們和國外優秀的陶瓷產區相比,的確存在很大差距,很多方面確實不盡人意,法律,規章,制度,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的缺失,缺位,不規范等。但我們也認識到,中國企業真正靜下心來發展經濟的時間,僅僅是從改革開放開始,這相對國外上百年形成的成熟商業體系,優越的商業環境相比,我們自然存在著差距,可喜的是,目前存在的很多問題大家也清醒認識到了,欠缺的是解決問題的條件或環境。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持續發展,“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被首次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物權法》確立了市場經濟賴以存在的產權基礎;新施行的《勞動合同法》為弱勢的勞動者權益說話;廉租房,雙限房,保障性用房政策出臺等等我們幾代人想做但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提上了日程。重要原因是,我們現在實力強了,腰板硬了,有能力,有條件說這個話。

筆者認為,行業的繼續發展在宏觀上沒有障礙,更多的應該提防微觀上的變化,如企業戰略的制定,產品的定位,制度管理的規劃,品質的保障,品牌的運作,渠道的建設,服務等等。打個比方,我們都說消費者是企業的衣食父母,那么經銷商是什么呢?他是企業的什么?是企業的孩子?情人?妻子?丈夫?還是兄弟?我想,經銷商在企業心目中角色不一樣,角度的不一樣,出發點不同,理念不同,方式方法的不同,合作的效果,結局肯定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對中國發展而言,我們宏觀尚處于“沖鋒”時期,陶瓷行業也是如此,我們應更多關注企業微觀方面的東西,技術,操作等問題。在此,我祝愿所有企業,供應商,及沖鋒在一線的經銷商戰友,在沒有聽到“集結號”之前,備好充足的“彈藥”,打一場漂亮、痛快、徹底的戰役。

評論:專家稱未來幾年國內陶瓷行業將冬眠


8月8日,全球的目光聚焦古老而又年輕的北京,當李寧以“夸父追日”般的果敢點燃08奧運圣火時,世界為之歡騰,掌聲雷動,鳥巢里的氣氛趨于白熱化。奧運成功召開,昭示著改革開放30年后的中國已經平安度過了成人禮,未來的30年才是中國能否騰飛的關鍵時刻。

奧運會比賽項目一天天上演,中國健兒的金牌數目一天天上升,應該說在自己家門口打比賽,壓力大,但動力更大,絕大部分運動員發揮出了極佳的技戰術水平,筆者希望場場比賽都不要漏看,最大的感受是要奪取一面奧運金牌實在太艱難了,競爭非常激烈,每一面金牌都是運動員淚水與血水澆鑄而成。

一方面奧運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群情激奮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悄然步入“寒冬”,股市跌到了最高峰時的三分之一,樓市銷量也直線下降。碧桂園(企業專區,旗下樓盤)集團07年上半年業績公布,僅完成了年度銷售計劃的三分之一,樓市壓力可見一斑。事實上,今年各行各業都受到宏觀經濟大勢轉壞的影響,利好的行業甚少,也許只有律師與討債公司的生意興旺,目前不少律師行專替陶瓷企業處理法律訴訟忙得不亦樂乎。

海內外的經濟專家都在預測奧運后的中國經濟走勢,有的反應樂觀,有的反應悲觀。依筆者之見,中國經濟經過此次深度調整后,估計有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重新踏上快車道,因為經濟一旦跌下來,絕非短時間內可以恢復,何況隨著股市、樓市泡沫的漸漸破滅,建陶產能過剩的泡沫也即將幻滅。了解佛山陶瓷了解陶瓷行業上佛山陶瓷網。試想想近幾年來,中國瓷磚的產能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膨脹,令世界側目,以前全國產能只有十幾億平方米,目前已上揚到50億平方米,如此大的產能增長,市場能完全消化嗎?是否早已超出市場的承載能力?隨著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消費需求放緩,過剩的產能問題必然導致大批的陶企減產、停產或倒閉。

對于那些早已習慣年年遞增、年年擴張的企業,市場環境的急劇惡化,無異于當頭棒喝,以前談論行情變壞其實只是由于成本不斷上漲,利潤減薄,但產品總還是能銷出去,誤以為市場需求量深不可測,圈地運動風起云涌,但今天已經面臨市場需求真正的轉壞,這是最致命的信號。

因此,未來幾年內,整個陶瓷行業的日子都不會好過,有多少企業能安然挺過難關,就要看企業的內在體質是否健康,平時有沒有做好危機應對的準備,蓄好糧草,強身健體、從容“過冬”。

評論:原料上漲 加劇成本攀升陶瓷行業之痛


中國有句俗話:三十河東,三十年河西。這話放在當今的陶瓷行業,再貼切不過。改革開放30年,4次大的投資發展熱潮,使中國的陶瓷業迅速躍升世界前列,并確立了其世界陶瓷大國的地位。曾幾何時,壓機就是印鈔機的驚喜;提貨的汽車排成長龍的壯觀;以及昔日的菜農洗腳上田,穿著筆直的西裝領帶在禮儀小姐的攙扶下,不停地剪彩投產的輝煌,使陶瓷產業跳躍式發展的熱浪一浪高過一浪。然而,這種粗放式的發展和對資源、能源的過度依賴,在資源日竭,能源緊張的今天,隨著能源價格的一再直線飚升,原輔料全面上漲,以及世界經濟危機及國內通脹日益加劇導致的運輸、人力成本也全面攀升的今天,30年的輝煌已暫告一段落。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新政的出臺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強力實施,傳統的制造企業如海嘯般大片大片地倒閉。從長三角到珠三角,從制鞋、家電到陶瓷行業,雖然時令正值三伏,然而業內鉛云密布,寒流滾滾。自今年初,一場大雪災使煤炭供應局部緊張,至汶川大地震及目前的奧運會,進一步加劇了燃煤的供應緊張局勢,與此同時,作為陶瓷生產的主要原材料高嶺土、瓷砂、白泥、黑泥及色釉料的原料也日日見漲,更令陶瓷企業雪上加霜。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視察四川地震災區時曾坦言:08年是最困難的一年。而業內不少有識之士也總結為“陶瓷行業陷于困局”。雖然有少數大品牌企業說現在只是感到有點寒意,還不是最冷的時候,但放眼行業,從佛山到福建、從江西到山東、從華北到四川,各產區企業收縮戰線,囤積煤炭、原材料,都在做蟄伏過冬的準備。在7月16日的高安論壇上,業內巨頭黃建平曾引用地震時的一句話:活著就是最好的。這應該是現今陶業狀況的最真實寫照。

“冬天”來了,這個“冬天”可能會很漫長,也許是一年,也許是兩年。到底如何,現在還不得而知。

煤價上漲主導成本壓力

目前陶瓷企業特別是建陶企業的生產主要還是使用煤氣發生爐產生的煤制氣作為燃料。雖然佛山有段時間因事故而叫停水煤氣,但不久都恢復使用,而其它主要產區如山東、華東、江西、福建等地都是使用水煤氣,這樣,煤炭就成了陶瓷生產的主要能源。據資深陶瓷生產技術人士介紹,燃料在整個生產成本中占到1/3。

自年初雪災開始,到四川汶川大地震,由于受運輸影響及國家確?;痣姽妹?,煤價開始持續飚升。到7月底,煤價已由年初的每噸700元左右上漲到1330元左右,創歷史新高。據最近國內權威媒體報道,國際油價將繼續走高,受此影響,燃煤價格還將上漲,漲幅受地域影響,或將有所差別,但整體攀升已不可避免。

記者日前走訪了佛山羅村的某燃煤公司,偌大的堆場“僧多粥少”,在不多的煤炭堆放處,等候運輸的大貨車排成了長龍。據該公司一員工介紹,現在煤炭不僅價格上漲,而且很難買到,即使現金預付也不一定能訂到貨,運輸也非常緊張。記者還采訪了部分企業生產負責人。據強輝陶瓷生產負責人黃先生介紹,今年年初,煤氣站燃料用煤每噸價格在680元至730元之間,目前已暴漲至1300元/噸,而且供貨非常困難,庫存不足。以前佛山陶企主要使用山西及貴州煤炭,現在大部分陶企已轉向廣西及越南采購,以保障用煤庫存。

江西高安陶企也不例外。據江西瑞福祥陶瓷負責人張先生介紹,自5月12日以來,該公司煤炭供應商沒有給他們發過一個車皮,鐵路運輸完全“中斷”,主要靠公路運輸。高安大部分陶瓷生產企業庫存煤炭不足1000噸,而且價格在1280元/噸左右,而山西大同的煤炭到廠則高達1300多元/噸。

江西景德鎮歐神諾生產基地腰線廠的曾先生也表示,目前該公司燃煤庫存緊張,僅5000噸左右,而且價格高,發貨困難。

據張先生分析,目前運輸緊張主要是確保四川地震災區救災運輸造成的。而國家重點確保大型火電廠用煤運輸也是原因之一。記者從山西省煤炭局公開披露的情況綜合了解到,河北、安徽、湖南等省煤炭庫存都低于1個星期。從湖南國光、群力陶瓷企業反饋的信息表明:岳陽、醴陵兩地陶瓷企業煤炭庫存也紛紛告急。

相對比較好的是福建陶瓷產區,騰達、華泰、國星、鵬程、奧輝、彩菱等提前斥巨資囤積煤炭,騰達陶瓷更是斥資6000萬元現金購入煤炭5萬噸,這些企業約可維持3個月左右。

山東的煤價可以用“暴漲”來形容,年初時每噸在600元左右,“五一”時價格至700元/噸,7月份卻迅速飚升至1100元/噸,漲幅達80%以上。據有關人士分析,山東煤價如此走高,與山西各地政府加大對煤炭企業的整頓導致煤炭供應大幅下降有很大關系。

在記者綜合了解的相關信息中,一些從事煤炭行業研究的人員表示,近期煤炭期貨成交率在不斷下降,而同時國際煤價大大高于國內,這種因素,大大刺激了煤炭出口,將最終導致下半年煤價持續上升,給陶瓷生產成本帶來更大的壓力。

窮于應付原材料漲價和變相漲價

自5月以來,雖然陶瓷產品價格平均上漲在8%左右,但由此而來的各種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陶瓷企業窮于應付。據佛山某知名陶企生產負責人劉先生介紹,該公司今年上半年成本增加6700多萬元,而且因環保的整治,環保成本投入2000多萬,這些都是非盈利性投入,這些投入最終轉化為綜合成本。而強輝陶瓷某技術人員介紹,陶瓷生產的泥砂石已從年初的180元/噸漲至220~250元之間,鈉砂由300~380元漲至450~550元/噸。高嶺土、黑泥等從95~120元/噸漲至150元/噸,Cr2O3從10000元/噸漲至30000元/噸,氧化鋅從7000多元/噸漲至30000元/噸,透明釉從3000元/噸漲至4500元/噸,總之是全線“飄紅”。這位負責人還表示,下半年一些企業停產,可能對積壓的產品要低價傾銷,這樣兩頭緊會更加大行業的沖擊。

廣東歐文萊陶瓷的生產負責人唐總表示,今年以來,高嶺土、白泥、黑泥價格已總體上漲5~10%,不僅如此,電價也上漲每0.1元/kwh,而陶瓷包裝的紙箱價格也上漲60%。廣東某陶瓷原料企業負責人吳先生更是坦言:“現在各種東西價格都在上漲,各原料生產企業出于維護客戶關系,表面上標準原料價格沒漲,實際上,今‘泥’已非彼‘泥’,有效成分都下降了,實際上是變相漲價,這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边@種變相漲價,漲幅在10~20%之間。不同的原料,漲幅各不相同。

吳先生還透露,現在廣東在查封整頓礦產資源,很多無證無規劃企業將停產,產量的不足,將導致陶瓷原料價格還要繼續上升,漲幅可能會高于上半年。

原材料在整個陶瓷生產成本中約占10%,但品種多樣,門類繁多,原材料集體漲價,而且漲幅不一,往往使企業對行情的把握費盡心機,窮于應付,同時也更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成本壓力。

運輸和人力成本節節攀升

隨著油價的大幅飆升,汽車運輸及海運費用也日見日漲。不僅如此,近期受奧運影響,對進出港及道路管制非常嚴格,從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運輸緊張、發貨困難。而根據最新的《鐵路貨物運價率表》,整車貨物運價及集裝箱運輸價格都已上調。人力工資方面,受國內物價大幅上揚及高通脹影響,陶瓷企業平均人力成本亦上漲10%,并且受行業總體經濟大環境低迷影響,人才流動加速,招工也比較困難。這些因素進一步加深了陶瓷行業的困局。

評論:建筑陶瓷行業的冬天還在后面


對于建陶行業,今年有個被熱議的詞“冬天”。其實,從理論上來說建陶行業沒有呈現出“冬天來了”的產業特征。以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說一個行業的“冬天來了”時,一般情況下這個行業大都會呈現如下特征:一是行業利潤已經很薄,大部分企業的營利能力已經很弱,而且不是企業“粗放式”經營下的營利弱,而是精耕細作高效運行下的營利弱;二是產業已經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進入發展的緩慢期,市場容量已近飽和,整個產業量的增速緩慢甚至很難再有增長空間,更多的開始往精細化發展;三是更新、更有性價比的替代品產生,搶占了這個行業的市場份額,甚至威脅到了這個產業的生存。

從目前來看,建陶行業的利潤雖然與保健品等相比不是很厚,業內人士也都在談利潤越來越薄,但只要與更多產業比一下,利潤還是可以夠“偷著樂”的,在基本以粗放式經營情況下,能有如此利潤的行業還是不多的。至于市場容量,目前建陶行業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雖然與前幾年相比,增速明顯減弱,但是估計未來數年年國內、國際市場再增長30%份額應該不是問題。更新型、更具性價比的替代品至今沒有出現,而且在與已有的、互為替代品的墻紙、木地板、油漆、天然石材等,建陶產品無論從產品使用性能,還是裝飾性能方面都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將來還可能不斷搶占墻紙、油漆、天然石材的市場份額。

不過,必須承認今年的市場的確與06、07年井噴式的火爆相去甚遠。但這只是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及國際大經濟環境的影響,暫時出現市場成交量的緩慢增長,其實真正的剛性需求仍在快速增長,只是推遲了成交時間。至于許多企業停窯及銷售下滑,主要“大躍進式擴長”累積起來的風險,銷售渠道難以支撐強大的產能,又加上終端市場競爭加劇,企業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產品,被別的企業搶占了市場份額。

在今年春天,面對07年的瘋狂擴張,我曾經寫過:“看到別的企業建十條錢,自己也要建十條線,看到別的企業在江西、遼寧圈地數千畝,自己也跟著去圈地數千畝,并不去考慮自己的實力和別人實力之間的差距,更不去想身后有沒有這么強大的資金去支撐的自己的擴張。要明白,真正的強大,不是看你如何擴張,不是看你圈了多少地建了多少線,而是看你最終將產能消化掉,將產品轉化為商品形成利潤。如果,憑著一個小馬,甚至是一個小兔子的銷售渠道,卻拼命拉一輛如山的大車,最終小心被壓垮身子?!?/p>

當然,從整個陶瓷行業的自身發展看,冬天的腳步也不遠了。在產能大擴張的背景下,如果產能按正常的規劃速度釋放出來,大概三二年內的產能將增幅巨大,足可以支撐未來七八年的市場增長所形成的容量。這種增幅是遠遠高于終端市場需求增幅的數倍,在巨大的產能上來后,為了競爭和生存,短兵相接的殘殺就開始,隨著利潤被大幅腰斬和市場容量難以增加,“冬天”也就來了!

沒有經歷過冬天的行業是不成熟的行業,冬天會使一個行業的經營向精細化邁進,會提升整個行業的研發創新、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等方面。過去,陶瓷行業在競爭環境并不殘酷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都只是跑馬圈地,或者略微較量一下,誰強誰弱并不重要,大家也懶得爭。因為市場很大,利潤不錯,大家都可以吃飽飯,因此上演的是“群雄逐鹿”。新產能完全釋放后,競爭環境將會發生根本變化,競爭環境惡化,為了獲得生存和發展,企業間必然會出現你死我活的較量,這個時候也是誕生王者的時候。冬天并不是壞事,冬天不僅讓行業成熟,還可以使英雄誕生。

今年,只是競爭環境轉變的前奏。當然,對于業內有些強勢企業來說是值得高興的。如果把業內企業比作運動賽場上的選手,大家多年的努力就是要在賽場上決出勝負。誰是最終的冠軍呢?現在,離“建陶行業奧運會”比賽已經近了,可以說,今年的市場形勢其實就是一場小組淘汰賽,明年、后年可能是半決賽,然后進入決賽。對于那些有實力和準備的企業來說,這無疑是激動人心的時刻。前段時間,唯美的黃總就曾發出:“讓暴飛雨來得更猛烈下吧?!钡淖孕诺穆曇?。

陶瓷知識頻道為陶瓷網重要內容組成部分,我們精選的《評論:張藝謀給陶瓷行業上課》內容由編輯撰寫而成,希望您對我們的《評論:張藝謀給陶瓷行業上課》一文感到滿意,如需瀏覽更多專題請訪問:陶瓷藝術

相關推薦
日本公与熄厨房乱理在线播放
<dl id="nrhd7"><i id="nrhd7"></i></dl>
<video id="nrhd7"></video><dl id="nrhd7"><delect id="nrhd7"><font id="nrhd7"></font></delect></dl><dl id="nrhd7"><dl id="nrhd7"><delect id="nrhd7"></delect></dl></dl><video id="nrhd7"></video><video id="nrhd7"><dl id="nrhd7"></dl></video>
<video id="nrhd7"></video>
<video id="nrhd7"></video> <video id="nrhd7"><i id="nrhd7"></i></video><dl id="nrhd7"></dl><video id="nrhd7"></video>
<video id="nrhd7"><i id="nrhd7"><delect id="nrhd7"></delect></i></video>
<video id="nrhd7"></video>
<dl id="nrhd7"></dl><video id="nrhd7"></video>
<dl id="nrhd7"><delect id="nrhd7"><font id="nrhd7"></font></delect></dl>
<dl id="nrhd7"><delect id="nrhd7"><delect id="nrhd7"></delect></delect></dl><video id="nrhd7"></video>
<noframes id="nrhd7"><dl id="nrhd7"><i id="nrhd7"></i></dl>